宜花東及屏南地區的產業發展概況,因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歷史背景,呈現出與台灣西部地區不同的特色。總體而言,這些區域的產業發展主要圍繞著觀光旅遊、農業(尤其是精緻農業與有機農業)、以及近年來積極推動的高科技與綠能產業。
宜蘭地區產業發展概況
宜蘭縣的產業結構在國道五號通車後,觀光旅遊和休閒農業的比重顯著提升。
觀光旅遊與休閒農業: 由於雪山隧道的開通,宜蘭成為大台北地區一日遊的熱門選擇,觀光產業和休閒農業蓬勃發展,帶動了相關的住宿、餐飲及零售業。然而,近年也面臨交通塞車及景點缺乏推陳出新的挑戰,觀光產業提升空間受限。
傳統製造業: 宜蘭的二級產業多屬傳統製造業,如塑膠製品、食品製造及營造業等。這些產業面臨內外競爭,成長性趨緩。
數位轉型與創新: 宜蘭縣政府正積極推動各產業的數位化與智慧化轉型,鼓勵中小企業進行創新研發,以提升競爭力並創造就業機會。
花蓮地區產業發展概況
花蓮擁有豐富的自然景觀和多元文化,產業發展以觀光和農業為主軸。
觀光旅遊業: 花蓮是國際知名的觀光勝地,太魯閣國家公園、花東縱谷等吸引大量遊客。觀光旅遊業帶動了住宿、餐飲、運輸等服務業的發展,是花蓮經濟的重要支柱。縣政府也透過舉辦各類活動(如溫泉季、豐年節等)和主題式旅遊來推動觀光。
農業與有機農業: 花蓮是台灣有機農業的重要基地,特別是花東縱谷地區,有機農業面積佔全國比例高。縣政府也輔導農友導入AIoT設備,提升智慧農業發展。
石材產業: 曾是花蓮的重要產業,佔全國石材產值七至八成。但近年來因國際競爭,產值逐漸下滑。
文化創意產業: 花蓮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迅速,並積極與觀光產業鏈結,推廣在地特色。
微型產業挑戰: 花東地區的企業多屬微型規模(員工數5人以下佔比高),在行銷通路和產業競爭力上相對較弱。
台東地區產業發展概況
台東以其獨特的自然風光和原住民文化,致力於發展「慢經濟」和生態觀光。
觀光旅遊與運動觀光: 台東擁有碧海藍天、溫泉等優勢,以生態永續、健康宜居城市為發展定位。近年來積極發展結合運動休閒的觀光,例如熱氣球嘉年華、衝浪、鐵人三項等,橫跨空域、海域和陸域活動,吸引了大量國內外遊客。
文化創意產業: 台東的文創產業展現獨特的太平洋美學和南島文化,特別在音樂表演、工藝、視覺藝術和創意生活產業方面表現突出,並結合文創、美學和觀光來提升產值。
農業: 台東的農業發展也朝向精緻化和特色化,例如利用深層海水技術發展水產養殖等。
慢經濟與科技應用: 台東縣政府推動「慢經濟」戰略,並運用5G科技發展遠距醫療等,提升偏鄉居民生活水平。同時也規劃大型樂齡健康長照園區。
屏南地區產業發展概況
屏東南部地區在傳統農漁業基礎上,近年來積極轉型並發展高科技產業。
農漁業: 屏東是台灣重要的農漁業大縣,擁有豐富的農產品和漁產資源,例如石斑魚養殖。縣政府也積極推動農產品的品牌行銷和品質把關。
觀光服務業: 屏東擁有豐富的觀光資源,觀光服務業也是其重要產業。
高科技產業轉型: 屏東縣政府正大力推動產業轉型,特別是在高鐵特定區的開發下,積極發展高科技產業聚落。
屏東科學園區: 已有廠商進駐,主打液態金屬產品,將朝向太空科技、智慧農醫、綠色材料及其他新興科技等四大主軸產業發展,預計創造大量就業機會和產值。
屏東科技產業園區擴區: 與科學園區共同構成高鐵特定區內的產業核心。
綠能產業: 屏東日照充足,適合發展太陽能產業,已有相關業者進駐加工出口區。同時也具備發展風力發電的潛力。
區域整合: 屏東積極與台南、高雄等南部縣市進行跨域資源整合,共同帶動整體產業的發展與升級。
綜合來看,宜花東及屏南地區的產業發展皆面臨著地理區位、交通便利性(尤其對東部而言)、人才流失以及產業轉型的挑戰。
然而,各地也積極利用其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多元文化特色,並配合政府政策(如地方創生、產業創新研發補助、智慧轉型等),來發展觀光旅遊、精緻農業、文化創意產業,並逐步引進高科技和綠能產業,以期達到永續發展的目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