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區域主題
分別為北北基宜「淡蘭新都」、桃竹竹苗「浪漫智城」、中彰投雲「濁水沃土」、嘉嘉南高屏「南國創域」、花東「黑潮原鄉」及連金澎「鯤洋跳島」,期待透過文化路徑、河流等串連臺灣各地不同的地理、生態,未來將以基地為中心,進一步串連當地社區組織、藝文資源、各級學校等,擴增花東「黑潮原鄉」及豐富多元體驗。花東「黑潮原鄉」
花東地區被譽為「黑潮原鄉」,這個稱謂深刻地描繪了這片土地獨特的地理、生態與人文歷史連結。它的源流主要來自以下幾個面向:
1. 地理與海洋的深層影響
黑潮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強大洋流,它從赤道附近北上,流經臺灣東海岸。這股溫暖的洋流對花東地區的氣候、海洋生態以及早期人類的遷徙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
豐富的海洋資源: 黑潮帶來豐富的浮游生物和魚群,使得花東沿海成為天然的漁場。這不僅提供了當地居民主要的蛋白質來源,也形塑了以海洋為主的漁業文化。
氣候調節: 黑潮的溫暖水域有助於調節花東地區的氣候,使其冬季相對溫和,也為亞熱帶植被的生長提供了有利條件。
航海與交流的通道: 在歷史上,黑潮也是南島語族遷徙的重要路徑之一。它不僅是資源的提供者,更是文化交流與擴散的天然航道。
2. 原住民族群的深厚根源
花東地區是臺灣原住民族群最密集的區域之一,其中阿美族、卑南族、布農族、排灣族、魯凱族、撒奇萊雅族、噶瑪蘭族等族群在此地世代繁衍。他們的文化與黑潮的連結尤其緊密。
海洋文化與祭儀: 許多原住民族群,特別是沿海的阿美族和噶瑪蘭族,擁有豐富的海洋文化。他們依海而生,發展出獨特的捕魚技術、船隻建造工藝以及與海洋相關的祭典儀式(如豐年祭中的捕魚祭、海祭等),感恩海洋的賜予。
口傳歷史與神話: 在許多原住民族群的口傳歷史和神話中,都能找到與海洋、航海、遷徙以及黑潮相關的故事,這些都是「黑潮原鄉」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生態智慧與永續: 原住民族群長期與自然共存,發展出獨特的生態智慧,懂得如何永續利用海洋和土地資源,這也與黑潮所孕育的生態環境息息相關。
3. 多元族群的融合與發展
除了原住民族群,花東地區也歷經了漢族、早期移民以及新住民的遷入,這些不同族群的文化在此地交會、融合,共同豐富了「黑潮原鄉」的內涵。
農耕與漁業的交織: 在海洋文化之外,花東地區也擁有肥沃的縱谷平原,發展出特色農業。這種農漁並重的生產方式,也反映了地理環境的多樣性。
在地特色產業與藝術: 在「黑潮原鄉」的概念下,花東地區發展出許多與自然、原民文化結合的特色產業,如觀光、文創、有機農業等,許多藝術創作也從這片土地的自然與人文中汲取靈感。
總結來說,花東地區不僅地理上緊鄰黑潮,更因為黑潮深刻地影響了這片土地的歷史、生態,並塑造了在此世代繁衍的原住民族群及其豐富的海洋文化。它是一個兼具自然生態之美與深厚人文底蘊的獨特區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