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5
生活圈〔宜花東屏南〕淨零永續目標
宜花東(宜蘭、花蓮、台東)及屏南地區在淨零永續的努力目標上,會與台灣整體的2050淨零排放路徑高度相關,並結合區域特色發展。
台灣整體淨零排放目標
首先,了解台灣整體的淨零排放目標是基礎。台灣已宣示在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的目標,並公布了「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主要從以下四大轉型、兩大治理基礎和十二項關鍵戰略著手:
四大轉型:
能源轉型: 發展再生能源、氫能、前瞻能源等,提升能源效率,並確保供電穩定。
產業轉型: 促進產業低碳化與循環化,發展負碳技術,提升產業競爭力。
生活轉型: 改變食、衣、住、行、育、樂等生活面向,推動綠色消費、永續運輸等。
社會轉型: 建立淨零法制基礎、氣候行動教育、公民參與等,確保公正轉型。
兩大治理基礎:
科技研發
氣候法制
宜花東及屏南地區的淨零永續努力方向
考慮到宜花東及屏南地區的地理位置、產業結構、自然資源和發展特性,其淨零永續的努力目標和方向將會著重於:
1. 再生能源發展與在地應用
太陽光電與風力發電: 宜花東及屏南地區擁有充足的日照和風力資源,可持續發展太陽光電(如漁電共生、屋頂型)和風力發電(陸域、離岸),並結合儲能系統,提升供電穩定性。
地熱與水力發電: 宜蘭、花蓮等地具有地熱潛力,可進一步評估開發;水力發電的潛力也可持續利用。
在地能源自給自足: 推動社區型微電網,鼓勵在地居民參與再生能源建置與使用,提升區域能源韌性。
2. 永續觀光與生態旅遊
低碳旅遊模式: 推廣電動運具、大眾運輸接駁、自行車道等,減少觀光碳足跡。
生態環境保護: 強調自然生態保育,發展環境教育課程,提升遊客對環境永續的認知。
在地文化與農產結合: 推動小旅行、在地體驗,減少食物里程,支持在地循環經濟。
3. 循環農業與綠色產業
農業廢棄物再利用: 輔導農民將農業廢棄物(如稻稈、果樹修剪物)轉化為堆肥、生質能,減少焚燒產生碳排。
友善耕作與有機農業: 減少化學肥料和農藥使用,保護土壤健康,提升農產品附加價值。
水資源循環利用: 推動農業灌溉用水回收再利用,提升水資源效率。
綠色產業轉型: 輔導傳統產業導入綠色製程、提升能源效率,發展符合淨零趨勢的產品與服務。
4. 國土規劃與自然碳匯
森林保育與復育: 宜花東地區擁有豐富的森林資源,應加強森林保育、植樹造林,提升森林碳匯能力。
濕地與海岸生態復育: 保護和復育沿海濕地、紅樹林等,其具有固碳和減緩災害的功能。
永續土地利用: 避免不當開發,確保土地資源的永續利用,並提升其生態系統服務功能。
5. 智慧城鄉與低碳生活
綠建築與節能住宅: 推廣綠建築設計規範,鼓勵既有建築節能改造,減少建築能耗。
綠色運輸系統: 發展公共運輸、鼓勵共享運具、推廣電動運具充電設施。
資源回收與垃圾減量: 推動垃圾分類、資源回收再利用,減少廢棄物產生。
在地參與與公民意識: 透過宣導教育、公民參與,提升居民對淨零永續的認知與行動力。
結論
宜花東及屏南地區的淨零永續努力目標,將會是台灣整體淨零路徑的重要一環。這些地區擁有獨特的自然與人文資源,在發展再生能源、永續觀光、循環農業及自然碳匯方面具有顯著潛力。透過整合中央政策、地方特色與居民參與,將有助於實現淨零目標,並提升區域的環境韌性與經濟永續性。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