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5

生活圈〔宜花東屏南〕淨零永續目標




宜花東(宜蘭、花蓮、台東)及屏南地區在淨零永續的努力目標上,會與台灣整體的2050淨零排放路徑高度相關,並結合區域特色發展。

台灣整體淨零排放目標

首先,了解台灣整體的淨零排放目標是基礎。台灣已宣示在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的目標,並公布了「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主要從以下四大轉型、兩大治理基礎和十二項關鍵戰略著手:

四大轉型:

能源轉型: 發展再生能源、氫能、前瞻能源等,提升能源效率,並確保供電穩定。

產業轉型: 促進產業低碳化與循環化,發展負碳技術,提升產業競爭力。

生活轉型: 改變食、衣、住、行、育、樂等生活面向,推動綠色消費、永續運輸等。

社會轉型: 建立淨零法制基礎、氣候行動教育、公民參與等,確保公正轉型。

兩大治理基礎:

科技研發

氣候法制

宜花東及屏南地區的淨零永續努力方向

考慮到宜花東及屏南地區的地理位置、產業結構、自然資源和發展特性,其淨零永續的努力目標和方向將會著重於:

1. 再生能源發展與在地應用

太陽光電與風力發電: 宜花東及屏南地區擁有充足的日照和風力資源,可持續發展太陽光電(如漁電共生、屋頂型)和風力發電(陸域、離岸),並結合儲能系統,提升供電穩定性。

地熱與水力發電: 宜蘭、花蓮等地具有地熱潛力,可進一步評估開發;水力發電的潛力也可持續利用。

在地能源自給自足: 推動社區型微電網,鼓勵在地居民參與再生能源建置與使用,提升區域能源韌性。

2. 永續觀光與生態旅遊

低碳旅遊模式: 推廣電動運具、大眾運輸接駁、自行車道等,減少觀光碳足跡。

生態環境保護: 強調自然生態保育,發展環境教育課程,提升遊客對環境永續的認知。

在地文化與農產結合: 推動小旅行、在地體驗,減少食物里程,支持在地循環經濟。

3. 循環農業與綠色產業

農業廢棄物再利用: 輔導農民將農業廢棄物(如稻稈、果樹修剪物)轉化為堆肥、生質能,減少焚燒產生碳排。

友善耕作與有機農業: 減少化學肥料和農藥使用,保護土壤健康,提升農產品附加價值。

水資源循環利用: 推動農業灌溉用水回收再利用,提升水資源效率。

綠色產業轉型: 輔導傳統產業導入綠色製程、提升能源效率,發展符合淨零趨勢的產品與服務。

4. 國土規劃與自然碳匯

森林保育與復育: 宜花東地區擁有豐富的森林資源,應加強森林保育、植樹造林,提升森林碳匯能力。

濕地與海岸生態復育: 保護和復育沿海濕地、紅樹林等,其具有固碳和減緩災害的功能。

永續土地利用: 避免不當開發,確保土地資源的永續利用,並提升其生態系統服務功能。

5. 智慧城鄉與低碳生活

綠建築與節能住宅: 推廣綠建築設計規範,鼓勵既有建築節能改造,減少建築能耗。

綠色運輸系統: 發展公共運輸、鼓勵共享運具、推廣電動運具充電設施。

資源回收與垃圾減量: 推動垃圾分類、資源回收再利用,減少廢棄物產生。

在地參與與公民意識: 透過宣導教育、公民參與,提升居民對淨零永續的認知與行動力。

結論

宜花東及屏南地區的淨零永續努力目標,將會是台灣整體淨零路徑的重要一環。這些地區擁有獨特的自然與人文資源,在發展再生能源、永續觀光、循環農業及自然碳匯方面具有顯著潛力。透過整合中央政策、地方特色與居民參與,將有助於實現淨零目標,並提升區域的環境韌性與經濟永續性。



生活圈〔宜花東屏南〕共融友善環境



東台灣(通常指花東地區)及屏東半島在推動「共融友善、無礙環境」方面,近年來確實有不少積極的成果展現。這兩個區域都擁有豐富的自然景觀和多元文化,因此在發展觀光和提升居民生活品質上,特別重視如何讓不同族群(包括身障人士、高齡者、親子家庭等)都能無障礙地參與和體驗。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成效面向:

交通與設施的優化

無障礙設施的普及: 許多觀光景點、公共建築、大眾運輸工具(如火車、客運)都在逐步增設無障礙坡道、電梯、廁所、引導標示等。例如,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會針對轄下景點進行無障礙設施的改善。

交通接駁的便利性: 部分地區開始推動無障礙計程車或復康巴士服務,方便行動不便者前往醫療院所或旅遊景點。

觀光與遊憩的友善化

無障礙步道與遊憩區: 許多國家公園、森林遊樂區、海濱步道都積極規劃和改善無障礙設施,讓輪椅使用者或推嬰兒車的家庭也能親近自然。例如,屏東的墾丁國家公園內有一些適合輪椅行走的步道。

共融式遊具: 在公園或特定景點增設共融式遊具,讓不同能力的兒童都能一起玩耍,促進社會融合。

友善民宿與餐廳: 越來越多的民宿和餐廳意識到無障礙環境的重要性,主動提供無障礙客房、用餐區,並提供相關輔助服務。

社會服務與文化包容

全人照護與社福據點: 屏東縣尤其在這方面表現突出,積極推動全人照護體系,並設立新住民學習中心,提供語言和就業培訓,促進族群共融。這也間接提升了社會對多元群體的包容性。

推動文化平權: 許多文化活動和展覽會考量到不同族群的需求,提供手語翻譯、點字導覽或口述影像服務,讓更多人能夠參與文化活動。

地方政府的政策推動

地方創生與社區營造: 許多地方創生計畫也將共融理念融入其中,例如透過社區營造,讓居民共同參與環境改善,打造更友善的生活空間。

總體而言,東台灣及屏東半島在推動共融友善、無礙環境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從硬體設施的改善到軟體服務的提升,都展現了積極的投入。這不僅提升了當地居民的生活品質,也讓更多遊客能夠無障礙地體驗這些地區的獨特魅力。





生活圈〔宜花東屏南〕宜居生活系列

 

〔宜花東屏南〕宜居生活 

東台灣及屏東半島

宜花東及屏南地區以其獨特的自然風光和慢活步調,成為許多人嚮往的宜居之地。以下是這些地區宜居生活的共同特點,以及各自的特色:

宜花東及屏南地區的宜居共同特點

優美的自然環境: 這些地區都擁有豐富的自然景觀,包括壯麗的山脈、清澈的溪流、湛藍的海洋以及廣闊的田園風光。空氣清新,環境宜人,非常適合喜愛大自然的人居住。

慢活步調: 相較於都市的繁忙與快速,這些地區的生活節奏明顯較慢,讓人們有更多時間享受生活、感受當下,壓力也相對較小。

相對較低的居住成本: 相較於北部都會區,這些地區的房價和生活開銷通常較低,對於追求更寬裕生活空間或退休生活的人來說,是相當有吸引力的選項。

友善的人情味: 許多移居者都表示,這些地區的居民普遍較為熱情、友善,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也更為緊密,容易感受到濃濃的人情味。

各地區的宜居特色

宜蘭

地理位置優越: 距離台北都會區較近,透過雪山隧道交通便利,適合需要在都市和鄉村之間轉換的人。

溫泉資源豐富: 礁溪溫泉聞名,提供居民豐富的休閒養生選擇。

文化藝術氛圍: 宜蘭市有文化中心、多所學校,文藝氣息較為濃厚。羅東鎮則商業機能較發達。

農業與自然景觀並存: 三星、冬山、員山等地保留了大量田園風光,適合享受遠離塵囂的田野生活。

花蓮

地廣人稀,空氣清新: 花蓮縣面積廣闊,人口密度相對較低,因此空氣品質極佳,水質良好。

自然災害風險: 需留意地震頻繁,以及夏季颱風侵襲可能帶來的影響。

生活品質優越: 被譽為台灣的「後花園」,許多居民認為花蓮是全台居住生活環境最優的地方之一。

觀光產業發達: 擁有太魯閣、七星潭等知名景點,觀光業活絡,但旅遊季節可能人潮眾多。

交通便利性考量: 雖然有火車站,但公共交通選擇相對有限,自駕會方便許多。

台東

生活步調緩慢: 台東是台灣最能感受慢活的地方之一,開發程度較低,保留了豐富的自然風貌。

純淨的自然環境: 空氣、水質都相當純淨,適合追求寧靜、放鬆生活的人。

購物與娛樂選擇較少: 相對其他地區,台東的購物與娛樂設施較少,尤其在偏鄉地區,生活便利性可能較低,會較依賴網路購物。

文化多元: 擁有豐富的原住民文化,讓生活充滿異國情調。

屏南地區(屏東南部,如恆春、墾丁周邊)

熱帶海島風情: 鄰近墾丁,擁有陽光、沙灘、海洋等熱帶景觀,適合喜歡水上活動和海邊生活的人。

觀光產業成熟: 墾丁大街、恆春老街等地觀光活動豐富,生活機能相對便利,有許多餐飲和住宿選擇。

季節性人潮: 觀光旺季人潮眾多,可能影響生活品質,但在非旺季則能享受較為寧靜的氛圍。

醫療與教育資源: 相較於都市地區,醫療和教育資源可能較為有限,需要考量。

考量重點

在選擇移居這些地區時,除了上述優點,也需考量到可能的挑戰,例如:

工作機會: 相較於都會區,這些地區的工作機會可能較為有限,尤其是在特定產業。

醫療資源: 偏鄉地區的醫療設施相對較少,對於需要長期醫療照護的人可能需要評估。

交通便利性: 部分地區大眾運輸不便,可能需要自備交通工具。

教育資源: 若有學齡孩童,需考量當地的教育資源是否符合需求。

綜合來看,宜花東及屏南地區的宜居生活特色在於其回歸自然的慢活步調、相對低廉的生活成本,以及濃厚的人情味。若您追求的是遠離塵囂、享受大自然的純樸生活,這些地方都值得考慮。


宜蘭縣宜居生活


花蓮縣宜居生活


臺東縣宜居生活


屏東縣 屏南區宜居生活


狹義恆春半島範圍為屏東縣獅子鄉枋山鄉車城鄉恆春鎮滿州鄉牡丹鄉,廣義恆春半島範圍含臺東縣太麻里鄉金峰鄉大武鄉達仁鄉





生活圈〔宜花東屏南〕公共建設概覽

 

生活圈〔宜花東屏南〕公共建設

生活圈〔宜花東屏南〕智慧應用發展



宜花東(宜蘭、花蓮、台東)地區

在智慧應用發展方面持續進展,雖然面臨地理條件和資源限制的挑戰,但各縣市仍積極導入科技,以提升居民生活品質、促進產業轉型和永續發展。以下是主要進展概況:

整體發展策略與挑戰

宜花東地區在推動智慧城市方面,主要面臨的問題包括:

基礎公共服務不足: 由於地理位置分散,交通運輸、醫療照護、教育資源和廢棄物處理等基礎服務的提供缺乏經濟規模且設置成本較高。

觀光產業轉型壓力: 觀光是當地重要產業,但需提升與轉型以應對競爭。

淨零排放目標: 宜花東擁有豐富的再生能源(如地熱、海洋能、水力發電),具備發展淨零排放的優良基礎,並結合循環經濟、低碳旅遊、綠色交通等政策推動。

為克服這些挑戰,宜花東地區強調透過創新技術、區域跨域合作、公私協力以及人才培育來推動智慧應用。


各縣市智慧應用重點

1. 宜蘭縣

宜蘭縣積極發展綠色智慧物聯網,目標是打造永續宜居城鄉。

智慧交通: 佈建eTag行車偵測技術,並積極爭取設立東部區域交通控制中心,整合大數據以改善假日交通壅塞問題,例如試辦國道五號「預約上路」。

智慧生活: 設置iTaiwan及eland-free無線網路服務,提供超過1,000個無線網路接取點,範圍延伸至宗教場域。推動「微型環境感測器(環境盒子)」、「公共空間環控偵測」等智慧應用服務。

智慧農業: 宜蘭縣五結鄉農會與清華大學合作,在稻田中引入智慧農業系統,透過土壤感測器等設備監測土壤狀態,精確控制灌溉與施肥,旨在應對極端氣候並提升稻米品質。宜蘭大學也與日本NTT農業科技、台灣物聯智慧TUTK合作,推動遠距智慧農業支援系統,選定三星蔥等作物進行示範實驗,以降低從農門檻和勞力成本。

2. 花蓮縣

花蓮縣在智慧交通領域成果顯著,並積極推動其他智慧應用:

智慧交通: 持續發展緊急車輛優先系統,例如在路口試辦消防救護車優先通行,縮短救援時間。引入無線號誌技術,降低建置與維修成本,並提升故障排除效率。推動太陽能與市電雙模供電的交通號誌,大幅降低能耗,達到節能減碳效果。花蓮縣政府也規劃將初代智慧站牌升級為第三代,並配合人行道工程進行設置。

智慧教育: 花蓮高農推動「智慧農業4.0」特色課程,結合生物產業機電科、農場經營科、園藝科和資料處理科,開發植物工廠和綠能生產,並與東華大學能源科技中心合作,利用AI、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提升農業生產力。

智慧觀光: 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東管處)推動智慧觀光ICT平台服務,提供景區空拍、360VR影片、店家服務彙整、多國語言旅遊專區等。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也提供景區人潮燈號和即時車位資訊,方便遊客查詢。

花蓮縣智慧應用 01 智慧交通

花蓮縣智慧應用 02 智慧教育


花蓮縣智慧應用 03 智慧觀光

花蓮縣智慧應用 04 智慧生活


3. 台東縣

台東縣政府以「慢經濟、快效率」的施政理念,積極透過科技突破地理限制:

智慧治理: 透過TTPush打造「智慧城市」基礎設施,方便民眾一機搞定多項縣政與生活需求。

數位平權: 改善縣民生活品質並帶動多元產業發展。

智慧農業與環境監測: 臺東大學與縣政府合作,計畫設置無人機創新研發基地,利用AI技術推動智慧農業與環境監測,提升偏鄉地區的農業效能。

智慧醫療: 臺東大學將加強在地醫護人才養成,並打造智慧化的全齡友善照護系統,提升偏遠地區的醫療服務品質。此外,宜花東地區的醫療院所也積極探討如何善用AI人工智慧導入醫學教育,以提升醫療品質和人才培育。

未來展望

宜花東地區的智慧應用發展,正朝向以下幾個方向努力:

跨域整合: 強化各縣市之間的合作,整合交通、觀光、農業、醫療等不同領域的智慧應用,提升整體效益。

永續發展: 結合再生能源和淨零排放目標,發展低碳、生態、永續的智慧應用,打造宜居的城鄉環境。

人才培育: 鼓勵產學合作,培養在地智慧科技應用人才,以因應產業發展需求。

創新應用: 持續引進新興科技,例如AI、物聯網、大數據等,並鼓勵在地試驗與實證,發展符合區域特色的創新服務。

總體而言,宜花東地區在智慧應用的發展上,正逐步克服地理和資源限制,透過導入科技,提升公共服務效率、促進產業升級,並朝向更智慧、更永續的未來邁進。





生活圈〔宜花東屏南〕社會發展故事




宜花東(宜蘭、花蓮、台東)和屏南地區(屏東南部)是台灣社會發展中極具多元族群特色的區域。這些地區不僅擁有豐富的自然景觀,更是多種族群長期共生共榮的文化寶庫。

多元族群構成

這些地區的族群主要包含:

原住民族群:這是這些地區最鮮明的特色之一。台灣許多原住民族群,如阿美族、泰雅族、布農族、卑南族、魯凱族、排灣族、撒奇萊雅族、賽德克族等,在宜花東和屏南地區都有著重要的分布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他們的傳統生活型態、祭典儀式、藝術文化和語言都為這片土地增添了獨特的色彩。

閩南族群:隨著歷史的演進,許多閩南人也移居至此,並在當地建立了聚落,他們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與原住民族群相互交流融合。

客家族群:部分地區也有客家族群的分布,他們將客家文化帶到這片土地,進一步豐富了當地的文化面貌。

社會發展與族群融合

宜花東和屏南地區的社會發展,在多元族群的背景下呈現出獨特的風貌:

文化交流與融合:各族群在日常生活中相互影響,形成獨特的在地文化。例如,原住民的祭典活動可能會吸引其他族群的參與,而閩南、客家文化中的飲食、建築等也逐漸融入當地生活。

產業發展:這些地區的產業發展也與族群特色息息相關。例如,原住民部落的觀光發展、手工藝品製作、農特產品種植等,都成為當地的特色產業。

教育與傳承: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努力投入到原住民族語和文化的傳承中,例如設立民族實驗學校、舉辦文化營隊等,以確保下一代能夠認識並延續自己的文化根源。

社會議題:多元族群的社會也伴隨著特定的議題,例如原住民土地權、傳統智慧財產權、文化認同等,這些都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關注與努力。

總體而言,宜花東和屏南地區的社會發展,是多元族群共生共榮的縮影。這裡不僅展現了豐富的文化多樣性,也為我們理解台灣社會的包容與活力提供了絕佳的視角。






生活圈〔宜花東屏南〕幸福願景藍圖




宜花東及屏南地區以其獨特的自然景觀、豐富的族群文化和慢活的生活步調而聞名。在未來的發展中,這些區域將著重於永續發展、地方創生、觀光轉型、智慧農業,並持續優化基礎建設,共同擘劃一個「幸福願景」:

幸福願景與未來展望

一、慢經濟、優生活、智慧城鄉示範區

宜花東及屏南地區的未來展望,將以「慢經濟、優生活、智慧城鄉」作為核心概念。這意味著:

慢經濟: 強調以地方特色為基礎,發展低耗能、高附加價值的產業,例如結合在地農產品的文創商品、深度文化體驗旅遊等,避免過度開發,維護獨特的生活步態。

優生活: 打造宜居的生活環境,提升醫療、教育、社福等公共服務品質,讓在地居民能安居樂業,同時吸引人才移居。

智慧城鄉: 運用科技智慧,改善交通運輸、提升災害應變能力、推動綠色能源,並將數位科技融入生活與產業中,使城鄉發展更具效率與韌性。

二、發展策略與重點

為實現上述願景,各項政策將環繞以下幾個面向:

1. 地方創生與產業轉型

活絡在地經濟: 鼓勵青年返鄉、留鄉,透過獎勵青年投入地方創生計畫、設置在地青年培力工作站等方式,結合地方特色發展產業,創造多元就業機會。

優化產業結構: 輔導傳統產業導入科技、文化創意、環保等新元素,開發新的商業模式,提升產業競爭力。例如,推動花東傳統工業區轉型,使其發展多元生產經營並與社區連結。

推動合作事業: 鼓勵在地社區、部落成立合作事業或企業經營體,扶植在地創業,降低初期風險,促進利潤共享。

2. 觀光永續與深度體驗

塑造觀光品牌: 以「部落、運動、藝術、生態、小鎮」等為五大發展主軸,推廣低碳旅遊、部落觀光、水域活動等主題及深度旅遊,營造友善、便利、舒適的國際級旅遊環境。

強化軟硬體設施: 提升觀光服務品質,並針對國際級觀光景點,優先納入無障礙旅遊路線,改善硬體設施。

串聯區域亮點: 整合陸海空旅遊資源,擴大旅遊點線面串聯,並串聯周邊小型景點,分散遊客,提高整體觀光效益。

3. 智慧農業與循環經濟

發展特色農業: 善用宜花東及屏南地區的優良環境,發展具在地特色的有機觀光休閒農業。例如,花東縱谷推動有機蔬菜、優質稻米、香草植物、水產養殖等特區,結合休閒農業創造商機。

健全農業環境: 精進農民福利體系,如農民健康保險、職業災害保險、農業保險及退休儲金制度。同時,因應氣候變遷,推動農業部門調適與淨零排放措施,發展循環農業。

強化品牌與行銷: 蒐集農業文化故事,開發農業文化產業及產品,建立特區品牌,提高農民收益。

4. 基礎建設與韌性城鄉

改善交通網絡: 持續推動花東地區鐵路雙軌電氣化,提高鐵路運能並縮短旅行時間。同時,提升聯外公路系統的安全性與可靠性,例如蘇花公路與南迴公路的改善。

提升防災能力: 建立城鄉防災系統,配置防災公園與避難中心,加強土地使用管制,並推動社區型防災地圖、定期防災演習與教育,降低天然災害影響。

建構生態城鄉: 鼓勵生態綠建築,推動節能措施與再生能源利用,建立低耗能、低污染的生態住居環境。整合生態保育地區、濕地、大型綠地空間及農地生產空間,形成綠化網絡。

總結

宜花東及屏南地區的幸福願景,是打造一個兼具自然之美、人文深度、產業活力與智慧韌性的家園。透過地方創生、觀光轉型、智慧農業與基礎建設的持續投入,不僅能讓在地居民擁有更優質的生活,也能吸引更多人來到這裡,體驗這片土地的獨特魅力,共同參與並見證其美好的未來。




生活圈〔宜花東屏南〕旅遊觀光亮點

 

台灣觀光100亮點      https://100spotlights.taiwan.net.tw/

觀光100亮點 主題標籤 > 交通部觀光署



宜蘭、花蓮、台東及屏東半島,台灣這片東部及南部的廣闊區域,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美景和豐富多元的人文風情,是許多國內外旅客心之所向的旅遊勝地。以下為您整理各地的觀光亮點:

宜蘭:山海交織,溫泉與藝術的故鄉

宜蘭鄰近台北,交通便利,兼具山林、海洋、溫泉和人文藝術,是都會人放鬆身心的好去處。

自然美景:

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擁有原始森林、豐富生態和獨特的溫泉資源(鳩之澤溫泉),還有絕美的雲海和日出景觀。

抹茶山(聖母山莊步道):因其翠綠的山巒形狀神似抹茶而得名,是近年來熱門的登山打卡景點,可俯瞰蘭陽平原。

冬山河生態綠舟:結合生態、休閒與教育的園區,可搭船遊河、欣賞濕地生態,或騎自行車。

長埤湖精靈村:湖光山色優美,近年增設了可愛的裝置藝術和動物區,適合親子同遊。

龍潭湖風景特定區:擁有全台最大的貨櫃建築,可欣賞湖畔風光,適合悠閒散步。

清水地熱遊憩區:可以體驗煮溫泉蛋、玉米等食材的樂趣,享受地熱的溫暖。

人文與藝術: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體驗傳統藝術與文化,有傳統建築、戲曲表演、工藝品商店及DIY活動,還能租借傳統服飾拍照。

蘭陽原創館:展現宜蘭在地特色文創商品與原住民文化。

白米木屐村:保留傳統木屐文化,可了解木屐製作過程及體驗DIY。


花蓮:峽谷、太平洋與原鄉的壯麗之旅

花蓮以其鬼斧神工的峽谷地形、浩瀚的太平洋海景和多元的原住民文化聞名,提供豐富多樣的旅遊體驗。

世界級地景:

太魯閣國家公園:全球知名的峽谷地形,包括九曲洞、燕子口、砂卡礑步道、長春祠等,每一處都展現大自然的磅礡氣勢。

清水斷崖:從海上或陸上觀賞都令人震撼的斷崖景觀,太平洋的湛藍與峭壁的雄偉形成強烈對比。

七星潭:擁有美麗的鵝卵石海灘,月牙灣的海岸線令人心曠神怡,是觀海、踏浪、騎自行車的好地方。

石梯坪:獨特的壺穴、海蝕溝等海岸地質景觀,也是體驗潛水的好地點。

休閒與文化:

東大門夜市:集合各式在地美食、小吃和文創商品,是夜晚品嚐花蓮風味的好去處。

遠雄海洋公園:結合海洋生物展示、遊樂設施和表演的主題樂園,適合親子共遊。

鯉魚潭:花蓮最大的內陸湖泊,可划船、騎自行車環潭,或欣賞水上活動。

六十石山:夏季金針花海盛開時,將山頭染成一片金黃,景色壯觀。


台東:秘境、溫泉與慢活的自然饗宴

台東以其純淨的自然環境、多元的族群文化和獨特的慢活氛圍吸引著旅人,是追求寧靜與深度體驗的首選。

自然與秘境:

台東森林公園(黑森林、琵琶湖):廣闊的綠地與湖泊,琵琶湖猶如一面水鏡,映照著天空與樹林,適合騎行與散步。

三仙台:由八拱橋連接的離岸島嶼,擁有海蝕地形、壺穴等特殊地景,是觀賞日出的絕佳地點。

伯朗大道與天堂路(池上):蜿蜒在稻田中的鄉間小路,因金城武廣告而爆紅,景色優美,適合騎自行車體驗田園風光。

鹿野高台(熱氣球嘉年華):每年夏季熱氣球嘉年華的舉辦地,可體驗熱氣球繫留或自由飛行,平時也是俯瞰花東縱谷的觀景點。

加路蘭海岸:面海的開闊草地,擺設著許多漂流木裝置藝術,是看海、發呆的好地方。

都歷海灘(天空之鏡):退潮時平靜的淺灘能倒映天空,形成如夢似幻的「天空之鏡」。

栗松溫泉:台灣最美的野溪溫泉之一,其七彩礦物結晶形成的岩壁令人驚艷,但路途較具挑戰性。

文化與特色:

鐵花新聚落:由舊鐵道倉庫改造而成,集合了文創商店、音樂聚落和市集,是夜晚感受台東藝文氣息的好地方。

都蘭糖廠:舊糖廠轉型為藝術村,有藝廊、咖啡館和手創店,充滿原民藝術氛圍。

比西里岸部落:以漂流木羊裝置藝術聞名,可體驗部落文化與欣賞海景。


屏東半島:陽光、海洋與多元文化的南國風情


屏東半島的屏南地區,涵蓋恆春鎮、獅子鄉、枋山鄉、車城鄉、滿州鄉、牡丹鄉,是台灣南端充滿陽光、海洋、原民風情的旅遊勝地。這裡匯聚了豐富的自然景觀、獨特的人文歷史和多樣的休閒活動,是國境之南的璀璨亮點。

恆春鎮

恆春鎮是屏南地區的中心,也是許多遊客到訪墾丁的必經之地,擁有豐富的觀光資源。

恆春古城:台灣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東、西、南、北四個城門各有特色,可以在城牆上漫步,感受歷史的氛圍。

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擁有豐富的熱帶植物生態,步道規劃完善,可以享受芬多精的洗禮。

鵝鑾鼻燈塔:台灣最南端的標誌性建築,有「東亞之光」的美譽,周邊的鵝鑾鼻公園風景優美。

龍磐公園:擁有壯麗的崩崖地形和一望無際的太平洋海景,是觀賞日出和星空的絕佳地點。

關山夕照:CNN評選為世界十二大夕陽美景之一,是欣賞日落的熱門地點。

白沙灣:海角七號電影的取景地,沙質細白,適合玩水、踏浪。

墾丁大街:夜晚最熱鬧的地方,有各式各樣的美食、小吃和紀念品店。

墾丁鹿境梅花鹿生態園區:可以近距離與可愛的梅花鹿互動、餵食。

獅子鄉

獅子鄉以其山林秘境和原住民文化為特色。

雙流國家森林遊樂區:擁有原始步道和多條瀑布,其中以雙流瀑布最為著名,是享受森林浴和親近大自然的好去處。

芙玉寶香皂文創主題館:免門票的觀光工廠,適合親子同遊,有玩沙、溜滑梯等設施。

別有洞天咖啡、茉莉灣咖啡店、愛琴海岸園區:這些沿海咖啡廳和園區提供優美的海景,是休憩放鬆的好地方。

枋山鄉

枋山鄉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熱帶水果聞名。

枋山郵局 (3D彩繪郵局):獨特的彩繪建築,將當地特產芒果和伯勞鳥融入設計,是拍照打卡的熱點。

艾米達精靈谷茶樹莊園:充滿童趣的莊園,有可愛小精靈、粉紅城堡、金色宮殿和蘑菇森林等造景,很適合拍照。

魔幻咖啡:擁有豐富的海邊造景,如遊艇、Love造景和龍貓公車站,是享受海景咖啡的好地方。

海大大山小小:觀海視野極佳的休息站,提供精緻生活用品和伴手禮,是旅途中的中繼站。

車城鄉

車城鄉以海生館和宗教信仰為主要特色。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台灣最大的海洋生物博物館,分為台灣水域館、珊瑚王國館和世界水域館,是寓教於樂的熱門景點,也可體驗「夜宿海生館」。

車城福安宮:香火鼎盛的全台最大土地公廟,周邊有許多小吃攤販。

四重溪溫泉公園:著名的溫泉區,提供高品質的溫泉浴。

看海美術館:位於海口港旁的玻璃藝術建築,登上「看海廊道」可遠眺海峽美景。

龜山步道:可輕鬆步行至山頂,享受270度的海景展望。

滿州鄉

滿州鄉保留了較多原始的自然風貌和生態秘境。

南仁山生態保護區:擁有豐富的動植物生態,是台灣植物種類最豐富的地區之一,需事先申請才能進入。

欖仁溪瀑布:生態保護區內的秘境瀑布,需申請導覽才能進入,適合喜歡探險的遊客。

風吹砂:特殊的地形景觀,風勢強勁,可以感受到落山風的威力。

港口吊橋:橫跨港口溪,連接兩岸的觀光吊橋,風景宜人。

門馬羅山:遼闊的大草原,騎乘於山間小路,感受輕快適意的風光。

里德社區生態旅遊:深度體驗當地文化和生態,如賞鷹、陸蟹觀察等。

牡丹鄉

牡丹鄉以其原住民文化、湖泊和溫泉資源而聞名。

東源水上草原:排灣族部落的特色景點,可以體驗刺激又有趣的「水上草原」活動,感受濕地生態。

旭海草原遊樂區:視野遼闊,可俯瞰太平洋,是觀賞日出、海景和草原風光的絕佳地點。

牡丹水庫:台灣本島最南端的水庫,周邊風景優美,有吊橋和步道可供遊憩。

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的發生地,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旭海溫泉:享受天然的碳酸氫鈉泉,放鬆身心。

屏南地區的每個鄉鎮都有其獨特的魅力,從熱鬧的墾丁大街到寧靜的山林秘境,從歷史古蹟到現代海洋生物館,無論您喜歡哪種旅遊方式,都能在這裡找到屬於您的亮點!




生活圈〔宜花東屏南〕文化基地能量

   

推動臺灣百大文化基地     行政院-重要政策


六大區域主題

分別為北北基宜「淡蘭新都」、桃竹竹苗「浪漫智城」、中彰投雲「濁水沃土」、嘉嘉南高屏「南國創域」、花東「黑潮原鄉」及連金澎「鯤洋跳島」,期待透過文化路徑、河流等串連臺灣各地不同的地理、生態,未來將以基地為中心,進一步串連當地社區組織、藝文資源、各級學校等,擴增花東「黑潮原鄉」及豐富多元體驗。


花東「黑潮原鄉」

花東地區被譽為「黑潮原鄉」,這個稱謂深刻地描繪了這片土地獨特的地理、生態與人文歷史連結。它的源流主要來自以下幾個面向:

1. 地理與海洋的深層影響

黑潮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強大洋流,它從赤道附近北上,流經臺灣東海岸。這股溫暖的洋流對花東地區的氣候、海洋生態以及早期人類的遷徙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

  • 豐富的海洋資源: 黑潮帶來豐富的浮游生物和魚群,使得花東沿海成為天然的漁場。這不僅提供了當地居民主要的蛋白質來源,也形塑了以海洋為主的漁業文化。

  • 氣候調節: 黑潮的溫暖水域有助於調節花東地區的氣候,使其冬季相對溫和,也為亞熱帶植被的生長提供了有利條件。

  • 航海與交流的通道: 在歷史上,黑潮也是南島語族遷徙的重要路徑之一。它不僅是資源的提供者,更是文化交流與擴散的天然航道。

2. 原住民族群的深厚根源

花東地區是臺灣原住民族群最密集的區域之一,其中阿美族、卑南族、布農族、排灣族、魯凱族、撒奇萊雅族、噶瑪蘭族等族群在此地世代繁衍。他們的文化與黑潮的連結尤其緊密。

  • 海洋文化與祭儀: 許多原住民族群,特別是沿海的阿美族和噶瑪蘭族,擁有豐富的海洋文化。他們依海而生,發展出獨特的捕魚技術、船隻建造工藝以及與海洋相關的祭典儀式(如豐年祭中的捕魚祭、海祭等),感恩海洋的賜予。

  • 口傳歷史與神話: 在許多原住民族群的口傳歷史和神話中,都能找到與海洋、航海、遷徙以及黑潮相關的故事,這些都是「黑潮原鄉」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 生態智慧與永續: 原住民族群長期與自然共存,發展出獨特的生態智慧,懂得如何永續利用海洋和土地資源,這也與黑潮所孕育的生態環境息息相關。

3. 多元族群的融合與發展

除了原住民族群,花東地區也歷經了漢族、早期移民以及新住民的遷入,這些不同族群的文化在此地交會、融合,共同豐富了「黑潮原鄉」的內涵。

  • 農耕與漁業的交織: 在海洋文化之外,花東地區也擁有肥沃的縱谷平原,發展出特色農業。這種農漁並重的生產方式,也反映了地理環境的多樣性。

  • 在地特色產業與藝術: 在「黑潮原鄉」的概念下,花東地區發展出許多與自然、原民文化結合的特色產業,如觀光、文創、有機農業等,許多藝術創作也從這片土地的自然與人文中汲取靈感。


總結來說,花東地區不僅地理上緊鄰黑潮,更因為黑潮深刻地影響了這片土地的歷史、生態,並塑造了在此世代繁衍的原住民族群及其豐富的海洋文化。它是一個兼具自然生態之美與深厚人文底蘊的獨特區域。



2025-07-01

東部慢活城鄉

 

卓揆赴臺東出席慈善捐贈活動 感謝日暉集團捐贈善款投身公益 期許攜手推動觀光產業發展

行政院長卓榮泰今(21)日前往臺東縣出席「日暉國際渡假村慈善領航捐贈活動」時表示,他今日前來有兩大目的,一是見證慈善捐贈活動,一是與日暉集團鄭越才董事長及所有產業先進共同努力做好觀光產業。

院長感謝與肯定鄭董事長捐贈新臺幣8千萬元予財團法人新北市私立大梵社會福利基金會,投入偏鄉關懷與公益事業,造福與照顧國人同胞。

他也要求交通部及觀光署擬定適宜引進更多國際觀光客的具體計畫,預計未來半年內提出,以擴大內需,期待臺灣成為具有愛心、產業發展及前瞻未來的國家。

談及鄭董事長生平,卓院長說,鄭董事長年幼時家境並不富裕,小學畢業後就到工廠工作,後來因緣際會進入教育部反共劇團表演,因此鄭董事長一生反共;鄭董事長從商後從事觀光事業,不僅獲得非凡成就,更投入許多公益活動,包括:提供新北市及臺東縣鄉鎮弱勢團體福利照顧;捐贈臺東池上車站月臺候車室花崗石造座椅;捐助防疫物品予新北市及臺東關山警察分局同仁;捐贈新北市政府消防局家電用品等,安定消防人員生活;捐贈國立高雄大學運動健康與休閒學系獎助學金30萬元等,將公益的觸角延伸至全國各地,令人刮目相看。

卓院長笑稱鄭董事長就像美國演員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在電影「不可能的任務」中的角色一樣,替國家完成許多不可能的任務。他也與鄭董事長相約,不僅過去反共,日後也要一直反共,以維護臺灣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

卓院長表示,COVID-19疫情過後,國人出國人次相較入境旅客多。為全面改善臺灣觀光條件,賴清德總統已指示行政院在未來新的一年,要將觀光產業視作內需產業重要的一環。

對此,他已要求交通部及觀光署擬定適宜引進更多國際觀光客的具體計畫,陳世凱部長正積極研議中,預計未來半年內提出,期盼透過舉辦大型國際性會展、會議、表演與體育活動,串聯相關議題、產業及策略,以擴大內需。

同時,政府亦規劃將上開計畫與地方重要基礎建設合而為一,其中在「六大區域發展計畫」計畫中,要將宜花東屏南打造為「東部慢活城鄉」,讓氣候宜人、風光明媚、充滿人情味的臺東獲得發展。

卓院長進一步說,賴總統也指示要先做好交通建設,並提供充裕人力,再與地方產業共同合作提升設備及服務能力,讓全臺各地的特色故事能夠對外述說,進而吸引國際觀光客來到臺灣。卓院長期待鄭董事長的經營理念及成功經營模式能夠擴散出去,讓臺東及其他縣市業者參考,共創屬於臺灣觀光年代的新紀元。

此外,卓院長提到,日暉國際渡假村也針對高齡長者規劃智慧養生村旅宿方案。而臺灣已邁入超高齡社會,必須對長者的照顧更加用心,因此本週四(6月19日)行政院院會亦通過「長照3.0規劃」報告,預計明(2026)年正式上路,希望強化家庭支持,以及醫療及照顧的整合,並提供多目標的社區式支持服務。卓院長強調,「長照3.0」在量的數字上不僅比「長照2.0」增加,在質的層面更是提升。

最後,卓院長感謝在場莊瑞雄及陳瑩兩位立委對行政院的支持,讓行政院有大力向前走的動力。尤其兩位立委在立法院總質詢期間,時常向他爭取許多地方預算及建設,而只要立委提出的訴求正當,符合地方發展與國家未來長遠建設之需要,行政院絕對會全力以赴。

此行,卓院長抵達後,首先見證善款捐贈儀式,由日暉集團鄭越才董事長將支票贈予財團法人新北市私立大梵社會福利基金會,並由該基金會董事劉秋絹律師代表受贈及回贈感謝狀。

致詞完畢後,卓院長接受鄭董事長致贈象徵力量與韌性的銅牛雕像;接續,卓院長與行政院李慧芝發言人、東部聯合服務中心洪宗楷執行長、許文獻副執行長、莊瑞雄立委、陳瑩立委、日暉集團鄭越才董事長、李幸恩副董事長、大梵社會福利基金會劉秋絹董事、財團法人農業信用保證基金賴坤成董事長、福華電子洪奇昌董事長等人合影留念。